新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回复: 0

三伏天结束!迎来易犯病的34天,这6件事不能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6

威望

0

鲜币

303

贡献值

侠客

积分
506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灌水天才奖活力勋章元老勋章军团勋章巡查勋章银十字勋章优秀勋章黄金城勋章海王勋章牛牛勋章灌水天才皇家勋章守卫勋章忠实会员纪委监察紫色伯爵勋章巨人国之花神月勋章黑猫勋章财富大师勋章太阳勋章优秀斑竹友谊勋章爱心勋章帝国勋章辉煌勋章荣誉勋章

发表于 2021-8-22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19日是末伏的最后一天,长达40天的“三伏”终于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了出来,8月20日出伏,宣告今年的伏天正式结束。
是“最凶险的34天”?
从8月21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正是夏秋交替时节,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这正是所谓的“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专家指出,“秋老虎”这种天气白天闷热、高温,但早晚凉爽,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候。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伏,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最热时日,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告别了“三伏”,是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制作:方金洋
出伏后,6件事不能做!
1
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
一大早去晨练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3
渴极了猛灌水
高温天出汗多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4
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5
短裤背心继续穿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6
夜晚还开空调
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罗澍伟说。
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为有效驱除“秋乏”,罗澍伟建议,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缓解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
来源:新华社、健康时报
回复 推荐为名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新鲜

Web Analytics Made Easy - Statcounter

GMT+8, 2024-12-1 11:20 , Processed in 0.06544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